“锦鲤被誉为‘水中活宝石’‘观赏鱼之王’,因艳丽多姿的色彩和千变万化的花纹,深受人们喜爱。‘高唐锦鲤’特点是体形优美、体色艳丽、白如瓷、黑如墨、色彩斑斓、游姿婀娜,是高唐特色渔业的代表品种。加之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唐锦鲤’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保护认证’,从此游遍大江南北,享誉全国。”中国渔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冯森表示,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养锦鲤、赏锦鲤、做锦鲤,国内市场销售规模已超100亿元,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这也造就了“高唐锦鲤”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 本报记者 胡 磊 孙亚飞
本报通讯员 解 斌 臧国莲
湖光水色小苏杭,翰墨飘香金高唐。素有“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美誉的聊城市高唐县,在绘就乡村振兴的瑰丽画卷上,从不缺少浓墨重彩之笔——2004年,一尾锦鲤不经意间“游”入这座书画小城,开启了它与这里的不解之缘。
近日,记者便走进“中国锦鲤之都”——高唐县,探寻它与锦鲤的相识相知、相爱相惜。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提及“高唐锦鲤”的发展历程,现任高唐县锦鲤协会会长、高唐池丰锦鲤养殖场负责人的杨富贵肯定是绕不开的一个人。2004年,自小酷爱锦鲤的杨富贵从黑龙江老家一路南下,一眼便看中了高唐县得天独厚的锦鲤养殖环境。
杨富贵表示,高唐县坑塘密集、湖泊面积大,水丰质优,具有发展现代渔业的自然条件。同时,高唐县所处的纬度与锦鲤发源地日本新潟县地理纬度相近,这也成为当地发展锦鲤养殖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2008年6月,杨富贵投资建立起高唐县第一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池丰锦鲤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高唐县日后获批“中国锦鲤之都”深植了根基。
“培育一种高品质的锦鲤新品种就像沙里淘金,最快也要六七年时间,尤其是自主培育出能比肩甚至超过日本锦鲤的中国品种,更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杨富贵回忆,在一次培育锦鲤新品种的过程中,尽管他小心谨慎,但最终还是前功尽弃,20万尾鱼苗中竟选不出一条合格的,全成了“废鱼”。意志坚定的杨富贵并没有气馁。他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经过不断尝试,终于成功培育出“富贵双色”“富贵三色”等多个特色品种。
高唐县多了位爱“玩”锦鲤的养鱼人。一时间,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纷至沓来。深谙“一枝独秀不是春”的杨富贵也不藏着掖着,乐于将自己探索、总结出来的锦鲤繁育、养殖、鉴赏、销售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传授给大家。
正是这份无私与大度,让高唐县首批锦鲤养殖户走上了创业奋斗路。同一时间,敏锐判断出锦鲤行业潜能的高唐县渔业主管部门,也在高唐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渔业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锦鲤特色产业求突破、促提升,积极调整优化渔业结构,重点培育龙头、壮大基地。为进一步增加“高唐锦鲤”的社会影响力,高唐县于2014年9月、2016年10月、2018年10月、2019年11月顺利举办了4次全国性的锦鲤大赛。
杨富贵介绍,日本不仅拥有国际锦鲤行业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也控制着高品质锦鲤培育的尖端技术。但在一次全国锦鲤大赛上,业内的这一固有思想却松动了。
原来,就在大赛火热进行时,来自日本的裁判组却误将一尾“高唐锦鲤”看成了日本品种。为了解除日本裁判组的误会,高唐县的工作人员邀请他们参观了本地的锦鲤养殖场。几个养殖场看下来,日本裁判组不禁赞不绝口。
“从起初鱼苗买全国,到如今鱼苗、成品卖全国,卧薪尝胆的‘高唐锦鲤’完成了华丽转身,一鸣惊人。”高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县畜牧水产事业中心主任孙其福介绍,“池丰”“盛和”“独秀”“秀池”等一大批起点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锦鲤养殖龙头企业已经成为业内标杆,“立建”“信杰”“众铭”等后起之秀也做得风生水起。据统计,全县从事锦鲤养殖的农户390多户,拥有水产养殖企业47家、行业协会2家,锦鲤养殖品种近30个,养殖面积达8000余亩,高标准工厂化养殖车间近3万平方米,年苗种繁育能力达3亿尾,高品位优质锦鲤1000万尾左右,总产值达8亿元。
50万元高价锦鲤享誉国内外
走进高唐县盛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一座设计独特的棚中棚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只有优中选优的鱼苗,才有资格在这里生长。”高唐县盛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清河告诉记者,池中的鱼苗均是2022年5月份出生后,经过精心筛选确定的“留养级”鱼苗。别看每尾鱼苗也就20厘米左右,但价格已经突破了千元。
贾清河介绍,体型、肤质、花纹是决定锦鲤价值的三大要素。为了培养出一尾高品质锦鲤,养殖户们必须从“娃娃抓起”,即在千千万万尾刚出生的鱼苗中甄别出有资质的种子选手,让它们在更加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比如池里的水温,其他棚内的水温控制在15度左右,而这个棚中棚的水温,就要控制在23度。”贾清河说。
2010年,从事运输行业的贾清河看到家乡兴起的锦鲤养殖越做越红火,便投资800万元,建起了占地25亩的高唐盛和锦鲤养殖场。随着对锦鲤养殖、锦鲤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贾清河深信锦鲤养殖属于朝阳产业,即便前期投资周期长、盈利能力弱,也始终坚持扩大投资规模。如今,总投资2000万元的高唐县盛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不仅建起“智慧”养殖场,还与多家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拿下“锦鲤无水挂卵孵化装置”等7项专利,被评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国家级“五大行动”示范基地、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省级锦鲤良种场。
“过去,我们的锦鲤都是通过广东客商出口到国外。这两天,我们的出口手续也快批下来了,到时候直接从高唐发货。‘高唐锦鲤’的名片会叫得更响。”在贾清河的办公室,满墙的奖杯均来自国家级各项锦鲤赛事。他告诉记者,很多东南亚消费者对“高唐锦鲤”情有独钟。出自他场的一尾锦鲤就曾卖出20余万元的高价,而全县成交价格最高的一尾锦鲤甚至超过了50万元。
高唐县卖出了高价鱼,这在圈子里早就司空见惯。“这几年,我们致力于锦鲤的初始繁育并取得成功,为引进的日本锦鲤植入了‘中国基因’。”杨富贵一语道破。他还告诉记者,为引导锦鲤产业科学发展,高唐县专门组建了包括省市专家、局属技术人员组成的锦鲤养殖专业技术团队,定期到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及时帮助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各种技术问题。与此同时,高唐县还在养殖企业内广泛推行优质锦鲤繁育技术,推广“封闭式循环水”“微孔充氧和底层增氧”等生态、高效、健康的锦鲤养殖模式。
培育优质锦鲤离不开“工匠精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锦鲤养殖户立足培育高端锦鲤,不断提升“高唐锦鲤”的品质。2015年初,高唐县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了“高唐锦鲤”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2015年10月,高唐县荣膺“中国锦鲤第一县”称号。2021年12月,中国渔业协会正式命名高唐县为“中国锦鲤之都”。一个个闪亮亮的“国字号”品牌,让“中国锦鲤看北方,北方锦鲤看高唐”的美誉在全国乃至全球越来越响。
多链联动让产业越做越大
走进高唐县三十里铺镇锦鲤产业园的高唐县独秀锦鲤养殖有限公司,精品锦鲤遴选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副总经理曲兴波告诉记者,每一尾正在接受“严格标准”检验的锦鲤都面临着“生死抉择”。“同为20厘米长的锦鲤,普通商品锦鲤价格并不高,每条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精品锦鲤每条能卖到2万元以上。如果单条价格超过5万元,那绝对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绝美品。”曲兴波说,他们公司采取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方式,一年销售各类规格的锦鲤约20万尾,有时候一场直播销售额可达30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强链补链的过程中,高唐县依托锦鲤产业基础优势,全力打造以三十里铺镇徐马新村为中心的“锦鲤+”特色小镇。“如今,村民在养殖场打工,每年挣上几万元,再加上自家土地承包还能收入两万元左右。”徐马新村党总支书记夏广顺说,得益于“锦鲤小镇”建设,徐马新村的村民还住进了现代化社区,生活品质得到很大改善。
三十里铺镇党委书记金超介绍,该镇锦鲤产业园集锦鲤养殖区、锦鲤交易中心、锦鲤文化博物馆于一体,有效实现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已形成覆盖苗种、渔药、饲料、技术服务、仓储物流、批发市场、营销推介等关键环节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成中国北方功能最全、规模最大的以锦鲤交易服务为主的农(水)产品产业园,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锦鲤产业发展更加融合,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显著。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在锦鲤销售渠道方面,我们创新‘互联网+’模式,广泛与上百家锦鲤销售相关的水族馆、电商、直播销售厂家密切合作,锦鲤营销经纪人达160余名,锦鲤微拍堂、锦鲤专业销售群及电商直播以其个性化、便捷、快速灵活的特点成为锦鲤销售方式新宠。”金超表示,该镇借助微拍堂、天猫、抖音、快手等平台,建立中国锦鲤直播平台,培育电商直播千人团队,加快锦鲤产业电子商务发展。2021年通过快递的锦鲤订单高达10万件,销售金额上亿元,真正让小锦鲤“游”出了大产业。
高唐县的锦鲤产业可谓扶摇直上,但若想要在行业前列站稳脚跟,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在聊城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郭广臣看来,专业人才匮乏、管理体制不顺、龙头作用不强、政策力度偏小等因素仍然束缚着当地锦鲤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手脚。“比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企业、养殖户,甚至个别的重点合作社,因循守旧,缺乏创新,对锦鲤的品牌意识较差,不能完全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去养殖,导致产品质量不高,难以获得品牌价值。”
围绕上述问题,高唐县成立专班,编制了《高唐县锦鲤产业总体规划》,重点打造锦鲤产业隆起带。高唐县委书记杨新胜表示,高唐县正深入贯彻落实聊城市以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农业提质增效的工作部署,紧抓产业融合发展趋势,通过“锦鲤+”发展模式,努力构建创新链、服务链、消费链、供应链等多链联动的锦鲤产业生态圈,走好高唐特色现代农业强县之路。